一朵乡村上空的云
——记于《草木一村》扉页
1、 飞廉文字的味道就是不一样,陈村说是布衣布衫的味道,我觉得是野花青草的味道,土生土长而有滋有味。就拿对书的感觉来说,在《藏书家春倌》里,传真一样的叙述,多么生动:“我在村里看过的每一本书,都破得要命,卷起了书角,汗渍油迹斑斑……这些稀少而珍贵的书,比他们藏在城中的书斋里的同伴们还是要幸运吧,就像是沙漠中的走路的骆驼背囊中的水,它们也是少的,但是它们比金子还要珍贵。”“我能够写家乡的村庄,也要感谢上面提到的几册珍贵的书,它是我贫乏的精神世界的源头。”读到这种让人出神的书,真要感谢飞廉!
2 、"今天上午,读了郑保纯的散文集《草木一村》,笔名舒飞廉,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版。我很喜欢这种淡淡的闲适短文,方方、叶兆言、陈村、韩少功等名家推荐说,该书可与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和李娟《冬牧场》媲美,我翻阅过后以为不然。那两本书虽然也文风平静,但平静中有力量,有潜藏的意识形态。而舒飞廉的《草木一村》,却根本不用力,借用书中的标题,“草木生灵”、“春种秋收”,“乡间的那些事”,就像喝茶吸烟一般,轻轻淡淡地写来,让人忽然就忘了“生活”,再一定神,乃发觉其实是回到了“生活”。陈村的序写得很好,题为“布衣布衫的味道”。而在我看来,连布衫的味道也没有。留心于布衫之味道者,不是小资便是绅士。而舒飞廉此书,就是“村庄上空的云”,已然回归到了他本名的境界:保纯。"
上面这一段话是在东博书院看到的,出自孔庆东今年第一篇博客《幸福开篇》第三自然段。原来想去看看北大醉侠被出家是怎么回事,前后有什么蛛丝马迹,不意中见到他对《草木一村》的盛情佳评,大觉意外。看过他不少博客,能用整个一大段话如此夸奖一本书,罕见。
一方面,飞廉的书确实不是一般的好,这朵“村庄上空的云”,难得的淡雅洁美;另一方面,按照庆东体的特色,是不是表露了他的一点心迹——保纯。他的确应该“保纯”了,在“三妈”事件之后,在“出家”风波之余,能够多读书多评介多做学者分内事,多写上面这种有影响力的文字,多好!
3 、以上两段是我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飞廉的村庄》以《草木一村》,重新出版】这座楼里的两个跟帖。前边一帖发在 59楼 2012-11-27;后面一帖78楼2013-05-02 。均是读了作者赠书以后的感谢,既有即时性的一面,又有偶然性的一面。通过电脑屏传达了我对于作者签名赠书的感谢,也表达了我对作者的别才、作品的别致,以及作为网友的我,利用电脑屏写一篇扉文的别样的想法,依靠录存在电脑里的文字,一屏一屏连接起来,能不能变成一篇扉文?用这种办法屏接而成的文字,少了一些刻意,多了一些随心,也是屏屏尽屏屏时代的一个侧影。
4、标题中的“云”,如套用时髦的互联网用语的话,仿佛是一朵“云计算“的云。几个月来,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屡屡读到舒飞廉在“风土记”专栏里的文章,那种山花野草分外香的味道一言难尽。文字中非同寻常的文化含量随处可见,8月10日发表的那篇《“谷田久废必生构”》,尤见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