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落伍者 返回首页

小草找乐的个人空间 https://www.im286.net/?114941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华谊经纪业务缩水 “去电影化”策略是否有责?

已有 264 次阅读2015-3-18 11:27 | 影视

  提供专业办事的经纪人是未来行业关键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不合办理制度的行业乱象,而这样的乱象却成为较为常见的现象,以至如郭红波所言得到了领导的许可,看起来更像一种“体制问题”。

  在这个明星都想靠电影更上一层楼的时代,众星选择华谊经纪看中的是集团本身的电影制造资源。而华谊想签约一线明星,基本也要给出电影片约的许诺。此中,大导演冯小刚更是成为华谊的金字招牌,是华谊签约艺人的谈判筹码。传言华谊一度想签约两位Z姓女明星,但由于电影片约没谈成,最初都没有签约成功。

  以私自合作的方式继续跟着华谊的经纪人,天然也会享用到经纪人以至华谊的一部门资源。考虑经纪人本身就要担任与华谊有约的三到四位艺人的演艺事务,如果再分身带“打算外”的艺人,不免会厚此薄彼导致不公平。

  不单专业化改革之路遭到影响,华谊经纪最大劣势的根本也被摆荡。有一种观点指出,华谊之所以能成为艺人经纪行业的大佬,凭仗的正是电影制造这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公司做出“去电影化”的转型,是华谊经纪呈现危机的次要缘由之一。“去电影化”是自毁长城的举动,让华谊经纪得到了核心合作力。

  记者问到经纪圈大行业的现状时,资深经纪人纪翔和杨思维深信电影制造资源不再是经纪公司的核心合作力,能提供专业办事的经纪人才是关键。杨思维坦言:“当你提供的经纪办事足够专业的时候,你能嫁接到这个行业里最好的资源的时候,是不应固执于影视资源布景的”。纪翔则暗示:“无论是阿里还是华谊,未来的最大的吸引力还是优良的经纪人”。

  “私人订制”式的专业化经纪办事,未能救难?

  不外,一位从华谊离职的经纪人认为影视制造和艺人经纪不断是华谊独立的两个部分,互相影响但并不唇齿相依,“去电影化”并不应当成为华谊经纪问题的主导缘由:“经纪和制造本身就是矛盾体,一个以项目为主导一个以艺报酬主导。电影制片人对电影的完成度完整度有要求,导演对角色设定必然有范畴区间,经纪公司未必能签到导演需要的演员”。他进一步强调,时代在改变,每年的大银幕数和上映的电影数量都在增加,电影不再是稀缺产物,对制造的依赖性曾经没有那么强了:“以前是缺资源,此刻资源分散,曾经进入了从拼公司拼资源到拼经纪人拼团队的阶段”。

  总之,“去电影化”的决策还是导致了华谊经纪专业化的具体操作方式遭到摆荡,又使华谊经纪这种本来拥有先天劣势的模式得到资源倚靠。在现阶段,华谊经纪照旧遭到华谊电影的影响,在华谊兄弟搭建文娱通天帝国的过程中,电影的资源被分薄,给华谊经纪留下了一声叹息。

  数据佐证:经纪公司严峻缩水,留不住艺人于是留不住经纪人

  郭红波透露王中军曾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强调艺人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但一个接一个的大咖离开华谊却是明面上的现实,而如果阐发华谊在经纪业务方面的数据,则能够从量化的目标看出华谊经纪业务在萎缩。

  华谊经纪怎样了?

  谈签约的时候,华谊以电影片约作为利诱条件;而在演员约满之际,华谊又会再度出此招留住人才。据传,前段时间某男演员想离开华谊,华谊也是靠许诺了三部电影的片约才临时稳住军心。

  结语

  郭红波信件消息二:艺人大量流失,签约到期就走!

  从1.0保姆式时代,到2.0的职业化时代,再到3.0的专业化时代,华谊经纪在思想上走在了前列;但华谊经纪难以从根本上改革的体制,还有得到制造资源护航的所谓“专业化”办事,都让华谊经纪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步减慢了程序。这是华谊内部临时难解的死循环,而时代的改变,也让华谊经纪在本身改革遭遇瓶颈的同时,慢慢得到行业老大的地位。

  从制度上来看,华谊曾经走得超前,这种大组办理制类似于美国出名经纪公司CAA的合伙人制度。不外,一位前华谊经纪人向记者透露,这种制度形似神不似,经纪人具有的只是期权而并非股权,所以本质上还是为他人打工做嫁衣裳,并不克不及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经纪财产的小时代曾经拉开序幕

  无论如何,华谊经纪似乎曾经站在了一个分岔口上,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主选择权。记者本期有料,逐条解读郭红波信件揭显露的华谊经纪业务具有问题,深度剖析华谊经纪人离职潮背后的缘由,并连线行业内多位资深经纪人,解读经纪行业成长标的目的和大环境,以拨开郭红波颁发的信件云雾。

  伴随着王牌经纪人的流失还有艺人的出走。2010年,当明星自组工作室慢慢成为趋势,与华谊约满的一线明星们也选择离开华谊本人做老板,华谊旗下大牌也开始组建工作室。如果说艺人资源的流失成为不成逆的趋势,那么如何运作艺人才是至关主要的。拼人强马壮不如以专业的办事为上,王中磊开始了思维上的大改变。

  在未来,华谊经纪必将面临很多既专业又在体制上保持灵活的独立经纪公司、经纪人工作室或者经纪人联盟,华谊如何冲破本人的成长瓶颈、在这个新的时代找到适合大集团的运作模式还是一个未知数。不外市场很大,谁都不克不及取代谁,华谊经纪照旧会是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只是已经以影视制造和艺人经纪为支柱的华谊兄弟集团将改写,在一个文娱王国搭建的过程中,王国之中的一条支柱被替换了罢了。

  似乎从很久之前开始,与华谊经纪相关的旧事就不再振奋人心。某某大咖离巢的消息远比某某签约华谊更吸引眼球。一批批的大腕离开华谊自立门户,看衰华谊经纪的质疑声不停于耳。可直到上周,华谊照旧是外行人心目中很牛的公司,内行人承认的业界老大。从公司签约艺人的级数以及出产作品的质量来看,华谊经纪不断是那么星光熠熠、光彩照人,直到11月6日,华谊前经纪人郭红波在微博上扯开华谊表层的光鲜,将他眼中的伤疤公之于众。

  从资源分散和权力分散的角度来看,大组办理具有先进性。但在这个经纪人纷纷倾向于单飞赔本的年代,这样的制度曾经成为华谊经纪的一大成长瓶颈。

  反对声音,“去电影化”不应为华谊经纪业务买单

  在2011年前,华谊兄弟的经纪事务不断由成立于2007年9月4日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无限公司担任,该公司注册资产为100万元。2011年8月,华谊兄弟为了进一步成长经纪业务,以5000万的注册资产创立了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无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让华谊经纪事务在2010-2012年间有较大的提升,但到了2013年,不单总业务收入直线下降7000万,旧公司的停业利润和净利润更是初次呈现负值,新公司的利润目标也呈现下降。而2014半年报的成果也显示,艺人经纪相关业务比2013年又下滑了近15%。

  2014年,华谊兄弟做出了“去电影化”决策,“不是不拍电影,而是不只拍电影”。华谊将业务划分为影视文娱、实景文娱、互联网文娱三大板块,向大型文娱传媒公司迪斯尼看齐。在公司的转型中,本来属于电影的资源被分薄,按照2014年半年报,华谊的电影业务下滑近七成。当华谊电影减产,经纪公司又如何为艺人“私人订制”?

  郭红波信件消息一:华谊此刻签艺人很难!

  离开范冰冰工作室后,杨思维自创美国模式创办的壹心文娱正是一家以合伙人制面貌呈现的新型公司。她对公司的模式非常承认:“我们的模式我认为是目前最专业化的模式”。在她看来,公司最核心的合作力则是团队:“每个工作人员很强大,很专业”。

  资深经纪人杨思维提出依托电影资源来运作经纪业务并不符合时代趋势:“中国大部门造星都是在有制造能力公司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靠经纪公司运作的”,她觉得还是处在原始的积累阶段。王中磊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他曾在采访中暗示,“目前华谊的经纪业务还是较为原始的资源堆积”,并且提出要进修美国的模式,进入专业化时代。

  在纪翔看来,美国的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由于他们曾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流程,经纪体系和商业体系很成熟,经纪人、办理人、公关、法律和财政各司其职,而CAA的本质则是经理人联盟和合伙人制。纪翔提出一个观点,如今的中国艺人经纪财产正处在过渡期,有很多以个体化工作室面貌呈现的经纪人,但未来的趋势该当是构成一个个以股份制起家,以合伙人制创立的小型经纪人联盟,【更多更好的电影、电视剧,请关注一一电影】“这样的布局比力不变,再逐步往外扩”。纪翔坦言:“这个年代不是个体化的年代,再优良也是一个人,要构成联盟,相互协同工作”。

  2005年之前,华谊经纪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哥,而如今说起华谊经纪,记者采访到的经纪人都不情愿给出必定的答案。一位资深经纪人认为时代成绩了华谊的传奇,但变化的时代也毁掉了华谊经纪老大的地位:“当年华谊兄弟有那么多大咖,还是由于阿谁年代电影没有那么多,电影是稀缺资源,华谊是金字招牌。03年摆布一年上院线的也就一百多部电影,此刻有三四百部电影,但是可使用的演员只要40多个,演员变成了稀缺产物。所以这个年代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呈现,不会再有寡头了”。

  据郭红波的描述,本人由于私自带了某位已经和华谊有约的艺人,而导致被辞退。他强调这一行为在华谊经纪内部非他一人所为,并且该行为也得到了领导的承认。据记者了解,经纪人私自带艺人的确是一种公开的行业奥秘,有消息称华谊内部一位经纪人,除了在做旗下一位人气男星的经纪事务,同时也担任该男星的女伴侣的演艺工作,该女星和华谊并无关系。

  去电影化间接让华谊经纪得到了核心合作力?

  如果从业务内部看,是由于现有的组织构架、利益牵扯限制了业务的成长?如果从大公司的角度去看,2014年华谊兄弟集团提出的“去电影化”决策,作品落后难以捧红艺人导致后者大量流失,是华谊经纪业务走下坡的注释之一?如果从中国文娱财产角度看,各个细分的行业都在进入“小时代”,经纪行业小公司突起,明星个人工作室林立,华谊经纪已难以保持寡头的地位?

  回望过去,昌盛时期的华谊经纪曾有100多位艺人,一线大咖云集,但如今大牌们纷纷出走,留守的也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和华谊合作,郭红波信件透露,这种合作方式非常松散,更倾向于一种基于人情的合作。

  不外华谊的高层心中也有一杆秤,有些旗下艺人只能常年做电视剧咖,分不到电影这杯羹。郭红波在长微博里就披露了公司由于不克不及给某艺人提供继续成长电影的平台而间接导致他未续约。

  华谊经纪的第一次大危机在2005年。那一年之前,华谊经纪作为业界的先行者,网罗一众大腕,星光熠熠成为无可争议的业界老大。2005年,出名经纪人王京花打算从华谊跳槽橙天文娱,她带领的陈道明、胡军、夏雨等一线艺人都决定随她一起过档,外界都惊呼“华谊要被掏空了”。

  郭红波令华谊经纪置于又一次危机中,回顾华谊经纪的历史,能够发觉从2005年至今,各种大小危机不断四周埋伏,也曾迸发,华谊经纪不断在被动中摸索改革之路,在改革中挺过一次次危机。但此次危机再度迸发,似乎说明新一轮改革曾经迫在眉睫。

  体制架构抑止经纪人积极性?

  华谊一年出产的电影数量终究无限,不克不及满足旗下艺人对电影工作量的需求,且别说近几年电影作品的表示相对不佳,赶不上全体市场的成长,对于那些想通过进华谊改变为一线的艺人来说,如果华谊不克不及许诺电影和作品,又何必跳槽?

  2012年,王中磊提出华谊经纪曾经进入了在个性化办理基础上专业化运作的3.0时代,他将之称为最好的时代。可是一年之后的2013,公司年报显示经纪业务大幅锐减;两年之后的此时此刻,11月6日,华谊前经纪人郭红波在微博颁发《致王中军先生的一封信》,将华谊经纪的签艺人难、留艺人难、体制问题等重重矛盾公之于众,让华谊陷入又一次危机中。

  华谊改变了以往的单向办理模式,开始以“公司办事艺人”的理念来对待艺人。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艺人的个性定位为他们量身制造工作机会,电影《风声》正是这一时期华谊经纪个性化定制办事的典范。在这部电影里,每个角色都是按照演员的特质制造,力图精确定位艺人的个人抽象,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展示演技、魅力并奠定演艺地位”。最终的成果的确符合最后的设想,黄晓明的表演被赞冲破,李冰冰更是荣获金马影后。华谊博得的不只是票房,还有华谊系演员的大获全胜。

  郭红波信件消息三:艺人合约到期不续约,仍沿用华谊经纪人帮其打理业务,成为公司乱象

  华谊兄弟成心拓展经纪业务,但是数据却显示成果不尽如人意。下降的不止是停业利润这些硬性目标,艺人经纪人的数量也从2012年的158人下降到2013年的115人,华谊留不住的不只是艺人,还有经纪人。深度八卦:信件背后,华谊经纪为何遇冬内部混乱利益牵扯,专业化经纪之路难逆袭?

  王京花的出走令华谊丧失多员大将,却也成为华谊经纪迅猛成长的一个契机。王京花的时代结束后,华谊迎来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昌盛时代。为了与橙天文娱打人才战,华谊大手笔网罗了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邓超,星光度不输畴前。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在强大明星阵容背后的经纪人联盟。王京花的出走迫使华谊经纪被动改革,2006年4月,华谊经纪进行改制,为了防止下一个王京花的呈现,华谊从大团队规模化运营办理改成大组义务制,将权利下放给几大联席总经理,昌盛时期的大组组长是费麒、宗帅、周嗣伟、李雪、刘韬、诗曼等联席总经理。之后,几大联席总经理相继出走,如今只要刘韬一人还留守华谊,担任目前华谊经纪最大的工作组,除刘韬之外还有五个大组组长,每人担任约三名艺人。

  看整个行业,如今的中国艺人经纪财产次要有三种模式,其一是类似于华谊和博纳这样有制造公司布景的经纪公司。其二,独立经纪公司,如王京花的十捌文娱,常继红的千易都是业内佼佼者。其三是艺人自组工作室,聘请经纪报酬本人办事。在这三种模式中,华谊经纪不断凭仗强大的制造资源拥有劣势。博纳经纪的总经理冯杏暗示,由于演员远远供大于求,“所以有制造能力的经纪公司拥有先天劣势”。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经纪人认为:“公司本身有非常成熟的制造团队和导演,有大众熟知的热播剧,演员必定希望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华谊和博纳这样的大集团在影视制造和艺人经纪业务之外以至具有院线这样的资源,财产链闭合,资源互相渗透,集团布景为经纪业务提供强大后盾。

  2012年,王中磊认为华谊经纪曾经进入了最好的时代,是在个性化办理的基础上朝着专业化目标奋进的时代,他将其定义为3.0时代。不外,专业化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华谊经纪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似乎并没有大动作,具体的操作还是要倚靠公司的电影资源。一方面想摆脱背靠制造的原始积累阶段,另一方面又再次倚靠电影制造专业化办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经理人联盟和合伙人制慢慢成为趋势

  已经的华谊经纪网罗了最大牌的明星,最顶级的经纪人。如今明星自立工作室曾经成为公认的趋势,而经纪人也都倾向单飞。无论从艺人还是经纪人的角度,经纪财产的小时代曾经拉开序幕。如果我们将眼光投至中国的整个文娱财产,能够发觉这样的改变并不出格。电影公司、唱片公司等等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前都是大集团运作,随着民营本钱的不竭涌入,拍电影电视的门槛不竭降低,小公司本来越多。在这个追求个人品牌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速食年代,有能力的明星和经纪人都不需要在依靠于大公司,寡头不再,个报酬大。

  倚靠个性定制造品的做法,华谊不断在专业化的改革中迟缓前进着。但2014年的一个严重决策却使这种做法难以为继。

评论 (0 个评论)

论坛客服/商务合作/投诉举报:2171544 (QQ)
落伍者创建于2001/03/14,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落伍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落伍官方微信:2030286 邮箱:(djfsys@gmail.com|tech@im286.com)
© 2001-2014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191号

浙ICP备11034705号 BBS专项电子公告通信管[2010]226号

  落伍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

手机版|找回帐号|不能发帖?|Archiver|落伍者

GMT+8, 2025-5-2 00:58 , Processed in 0.02536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