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市场是我国陶瓷行业的传统销售渠道,也是产业向高端升级的主战场。不过,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在国际市场景气不佳且贸易壁垒叠加的**下,包括醴陵在内的我国陶瓷产品“走出去”仍面临一系列因素制约。
一方面,陶瓷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产品创新不够,竞争力不强。近年来,虽然我国陶瓷工艺不断改进,但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突破不大,特别是产品创新力度与国际市场要求有差距。
现在专业学习陶瓷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我国陶瓷饰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与人才匮乏有关,“我们厂1400名员工中,只有40人是技术研发人员”。
另一方面,我国陶瓷出口大多为中低端产品,且出口产品大多属于贴牌生产,不利于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和出口尚未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大部分产品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许多优质产品也只有打着国外的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据半月谈记者调查,醴陵陶瓷出口中,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业,贴牌比例仍高达70%。
陶瓷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推动产品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引入更好的生产设备,而企业资金往往投入不够。
随着陶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成本加大,出国参展的费用水涨船高。像我们景德镇陶瓷工艺品公司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开拓海外市场,但资金仍嫌不够。
陶瓷企业在推广自主品牌时,也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阻碍。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蒋忠明说:“比如,我们在广交会的展位十分有限,只有6个,尽管业务已经翻番,但一直拿不到更多的展位,而一些公司业务明显萎缩,展位却并没减少。”
陶瓷是文化的积淀,陶瓷出口不只是一项产业,还兼具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意义。如果陶瓷产业得不到有效发展,作为传统中国标识的陶瓷文化就有消亡的危险。
专家呼吁,必须重视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科研和教育机构。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新世纪艺术馆馆长易龙**议,国家相关部门帮助醴陵市尽快设立一个陶瓷科研、教育机构,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丰富陶瓷技工市场。
同时,扶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设备、新项目,推动陶瓷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据了解,醴陵大部分陶瓷企业从产品设计、制泥再到成品出厂,几乎都由企业独立完成,陶瓷产业传统的生产模式链条过短、缺少专业分工,未形成制泥、成型、烧成等专业化和生产资料的配套市场,造成原料、能源浪费,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壮大,亟待引入陶瓷泥釉模配制中心,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成本。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191号
浙ICP备11034705号 BBS专项电子公告通信管[2010]226号GMT+8, 2025-5-2 12:24 , Processed in 0.0259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