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饮茶史上,文人与茶的关系非同一般。文人对茶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或许是中国文人的气质与茶的品性有着某种契合点吧。文人写了不少赞美和评介茶、茶具、茶器的文字,如今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历代中国人植茶、制茶、饮茶的情况以及茶政茶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们留下的宝贵文字资料。(原文出自:http://www.sptgy.com/ 安溪铁观音)
中国的科举取仕制度起于隋,到了唐代已基本完备,宋代则完全成熟。在科举制度下产生了大批官吏,也产生了大批文人。文人在宋代更多地表现为人世,而到了明代,特别是晚明,文人的思想为之一变,此时产生了大批具自主性的文人,他们引领的文学称为“性灵小品文”,茶文化风尚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具有独特个性。
晚明文人嗜好茗饮,风流倜傥,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忘形。他们不仅爱茶,还写了不少茶书,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许次纾的《茶疏》-张源的《(茶录》-冯时可的《茶录》-罗廪的《茶解》。性灵小品文写作的代表人物张岱、袁宏道、高濂、陈继儒、冯梦祯等人也留下了不少写茶的美文。文人品茶讲究精致,他们对茶叶品质、泡茶用水、烹茶火候、茶具、品茗环境、茶侣等都有自己的要求。明代由于改团茶为散茶,开千古茗饮之风气。散茶的瀹饮,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加上散茶的制作简单,不添加任何香料,得茶之真味,受到文人的普遍推崇。
明代文人特别喜爰罗齐、天池、松萝、龙井、虎丘、日铸、顾渚、六安、武夷、天目等茶,又因口味各异而对它们褒贬不一,袁宏道与好友石篑游览杭州龙井时,两人讨论西湖龙井与天池茶孰佳的问题,袁有一十分恰当的比喻:“大约龙井茶虽香,尚作青草气,天池作豆气,虎丘作花气,唯齐茶非茶非木,稍类金石气,又若无气,所以可贵。
著名的文物鉴赏家文震亨是个品茗高手,他在<长物志》里对代表性茶作了评述,认为“虎丘天池,最号精绝,为天下冠”。但他更推崇齐茶。齐茶即罗齐茶,产于湖州长兴一带,以洞山所产质最优,味浓色黑,有金石气,得时人的青睐。
本文地址:http://www.sptgy.com/cdzt/111.ht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191号
浙ICP备11034705号 BBS专项电子公告通信管[2010]226号GMT+8, 2025-5-25 12:32 , Processed in 0.02511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