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业务和网络规模的发展,广泛使用的IPv4地址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2011年2月3日全球IPv4可分配地址总池宣布耗尽;2011年4月15日亚太区IPv4可分配地址池基本耗尽。目前运营商已无法申请获得大量IPv4地址,如有地址需求只能通过交易方式从其他公司购买。如2011年3月,微软以750万美元从北电购买66.66万个地址,平均每个IP地址花费11.25美元,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投入。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IPv6编址方式。IPv6具有128位的地址空间,是IPv4地址空间的42.9亿倍。
中国在IPv6的推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在政府的带动下,中国产学研用各单位通力合作,推进IPv6的发展,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IPv6实验方案,并且正在走向试商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高校团体步入IPv6国际标准化舞台,为IPv6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IPv6运营实践日益广泛,取得的经验证明IPv6新技术部署需要对现有IPv4应用以及用户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否则IPv6部署将会受到过渡初期业务、应用的桎梏。比如目前主流应用,Skype等即时通信软件都不支持IPv6;APPStore上已有超过50万余种的应用,升级这些应用来支持IPv6更是步履维艰。面对现状,一种应用/用户无感知、透明的IPv6过渡技术可从根本上克服IPv6应用的问题,从而吸引产业链等众多环节来加速IPv6部署进程。两次网络地址翻译(PNAT)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移动提出的旨在进行IPv6快速部署的一种过渡技术。文章有
煤泥烘干机于落伍首发,转载请保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