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
优化课程实践内容体系。根据“六位一体”全科医疗服务能力要求,对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分类实施。开设与全科医学教学密切相关的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等操作技能培训课程,对部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课进行独立设置。增加《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社区医学》、《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杜区卫生服务管理》、《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课程。
2.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
在实践教学平台的设立中,拟从临床诊疗、预防疾病、他康服务三方而出发,在校内设置模拟医院、社区家庭临床诊疗技能实训室、模拟预防保健技能训练室、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实训室、全科医学康复训练实验室和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实验室,并在各实训室中配有相应的
中医脉象诊断系统、
中医脉象训练仪等中医教学仪器,如全科医学实验教学演示系统,以及技能操作直播示教系统等。同时,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确立每一个实训室应当开展的实训项目与学时数,明确技能操作步骤及内容,以规范学生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应包括综合性医院及社区教学基地。综合性医院应设在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科室设置要求齐全,有利于学生完成全科医疗活动必需的临床各专科的基本技能训练。社区教学基地可以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敬老院等。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包括:提高全科医师带教老师带教水平,可以通过培训或者择优评聘等方式发挥社区带教老师潜力,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并引导带教教师注重全科理论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的实习反馈。实践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案例报告会,引入启发式、学导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采用临床案例、多媒体、CAI课件、
脉象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临床课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可以实行大四学生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学生及早接触医院,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实习前培训和考核等提高教学效果。
4.制定完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必须制定医院与社区《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指导》,尤其是《社区实习生管理规范》和《社区实习操作指南》等制度,规范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基地师资带教水平,强化学生服务意识与操作技能。实践技能考核可以分为:实训课程考核、实习前考核、实习过程中出科考核及毕业前综合考核。考试评价方法可采用多元化、多站式、“一对一”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式进行,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设置多个考站,制定较完整的考核项目、方法和评分标准,对各考站需要的标准化病人与考官进行培训,以更好的完成考评工作。
中医全科医学是顺应当今世界医学潮流,并充分吸收中医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形成的一个全新的专业。为了建立以农村社区为导向的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层次全科医学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建立实践
中医教学平台,规范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制定完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旨在构建以中医药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为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体系,以使中医药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