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皮肤潮红(血管舒张的表现)等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
2 偶见过敏反应、乏力、恶心、呕吐等,一般停药后上述症状即可自行消失。
1、本药有时可加重肥大性心肌病所致心绞痛,如早期心肌梗塞病人应用本品需严密检查和有临床监护手段。
2、在利尿剂、某些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 出现血容量低者或血压低者慎用。
3、酒精可协同单硝酸异山梨酯加重低血压,而低血压可导致生命危险,故服用本品的同时严禁饮酒。
4、因阿司匹林对胃有 刺激性,故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病人慎用。
5、妊娠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1.对本品活性成分或同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过敏;
2.哮喘;
3.脑出血;
4.出、凝血功能障碍;
5.16岁以下儿童;
6.颅脑损伤;
7.由心脏其它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发作;
8.低血压;
9.血容量减少;
10.消化性溃疡;
11.严重贫血;
12.严重脑血管供血不足;
13.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左心室充盈压降低;
14.已有证据显示西地那非可以加强硝酸酯类药物的降血压反应,因此禁忌两者合用。
【药理作用】本药含有两种有效成分,分别为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 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特别是增加静脉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单硝酸异山梨酯可能通过这两方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阿司匹林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即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从而减少血栓素A 2(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对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Ⅱ相聚集也有阻抑作用;并可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抗体-抗原复合物、某些病毒和细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及自发性聚集,由此预防血栓的形成。高浓度时,阿司匹林也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而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的形成。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191号
浙ICP备11034705号 BBS专项电子公告通信管[2010]226号GMT+8, 2025-5-25 12:47 , Processed in 0.0397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