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内容为辅助的原则,既可以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适当地说明和诊释中医内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也可以阐述中医理论和理念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例如,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病因均提到禀赋不足或者体质差异,这与现代医学的遗传学认识有契合之处。在教学中,先重点讲解中医所述先天因素对疾病的病机特点和演变的影响,再结合现代医学遗传背景与疾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医因人而异的疾病观。再例如,在消渴章节的教学中,虽然现代药理学表明许多中药和方剂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是不能把降血糖与消渴的中医药治疗相等同,先着重讲解和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然后提及中药药理学明确的研究结果。
1.适时讲解,重点突出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切合中医内容适时讲解。在中医内科单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各个部分中医内容讲解结束,可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进一步阐述,也可以在具体中医内容讲解过程中实时分析中西医认识的异
同点,尤其当某个疾病的中医和现代医学描述或名词相同,但是内涵不同或有差异时,更要加以分析和讲解。
例如,在教授胃痛时,重点分析疼痛的时间和性质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及现代医学不同胃肠道疾病中疼痛的性质和特点的差异,提示学生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见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演疡等的联系和区别。在淋证的中医治疗中,清热利湿是重要的治疗法则,也是重点讲解内容,此时可以适度将淋证的发病与尿路感染,清热利湿方药与抗菌抑菌作用之间的联系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淋证中医诊治手段的理解。
2.引入内容常适度
中医内科学的授课往往开
设于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之后,西医内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尚不深入,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引入相对易于理解的现代医学内容进行讲解,不宜过多过深地系统讲解现代医学对于相应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和药物不宜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讲解,以免喧宾夺主。
例如,消渴大多属于精尿病范畴,讲课中可以提及“三多一少”症状是高血搪所致,但不宜分析高血糖的产生机制。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手段上差别较大,可以简单提及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不做深入讲解。
3.“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在引人现代医学知识分析中医内容时,还应注意“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即引入现代医学明确又切合中医内容的知识点,对于中医内容无明确对应现代医学知识的章节不宜生搬硬套式地分析,对于现代医学尚不确定的内容应避免引用,以免冲淡和曲解中医的内容和特色。
例如,肺痨病中医认为感受瘵虫是主要病因,这与现代医学感染结核杆菌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课中可以加以明确说明;而饮食不节和房劳过度导致水肿的发生和加剧,缺乏明确和单一的现代医学认识,教学中可以使用中医
脉象模型。
4.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直观的疾病信息
过去中医内科学教学沿袭传统中医教材,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直观的图像信息,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一些临床征象,与现代医学典型的体征描述相一致,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已有的疾病直观图像,向学生形象化地展示,弥补中医教学中的不足。有报道显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例如,在讲授黄疽一节时,选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区分阴黄和阳黄的不黄疸色。痹证中,久痹所致的关节僵硬变形可以借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关节肿胀畸形加以展示,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